注册
登录
当前位置:文轩范文网>专题范文 > 事迹材料 > 2025年度【写材料用典】至人之用心若镜(精选文档)

2025年度【写材料用典】至人之用心若镜(精选文档)

时间:2025-07-09 07:48:01 事迹材料 来源:网友投稿

【例文】至人之用心若镜,心不正必行不端。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,党员干部当常常自省看清自我、克己驾驭欲望、存养培育德行,多一分冷静与警觉、少一些浮躁与盲动,心不为欲所动、行不为欲所控,真正做到鉴明则尘垢不止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鉴明则尘垢不止》)

【典故】出自战国庄子《庄子·内篇·应帝王》,庄子曰: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

【释义】意思是,庄子说:那种具有极高道德和智慧的人,他的内心好象镜子一样,照过的不去送,未照的不去迎,现在照的也不留痕迹。所以能够经得起考验而不受损伤。

【赏析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、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,“铜镜正衣冠”寓意影响深远,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。古人讲,“执镜者,取其明也。夫内涵虚心,外分朗鉴,物不可以匿诈,体无得以逃形。”这里的“执镜者”,指的是拿着镜子自照或照人者。“朗鉴”,即明照,这是镜子的功能;
而心无成见、虚怀若谷、从不自满,是镜子的内在品格。用镜子一照,任何物体都无法隐瞒欺诈,无论何人都会原形毕现。“秦楼明镜,鉴有馀晖。”传说秦始皇有一硕大的方镜,人来照之则影倒见,以手扪心则见五脏,人有疾病则能知底,更能照见人心之善恶。而“不疲屡照,君子是效”,是镜子的另一特色。“观于明镜,则瑕疵不滞于躯”。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,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,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。党员干部始终要保持“镜于人”的谦逊心态,找准“审己考己”的镜子,拿出虚心以待、胸怀若谷的姿态,砥砺闻过则喜、从善如流的自觉,www.bgzjy.cn在宗旨意识、工作作风、廉洁自律方面,揽镜自照,克己内省,让修身正己成为常态。

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、作风建设类讲话,侧重强调严以律己,教育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、加强党性修养以先进为榜样、以楷模为标杆,不断提升自己。

全文已隐藏
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
推荐访问:用典 用心 材料 【写材料用典】至人之用心若镜

版权所有:文轩范文网 2010-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[文轩范文网]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

Powered by 文轩范文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。备案号:浙ICP备2022032064号-8